4、项目的预期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研报告、教改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讲义、教材、课件、教学软件、著作、论文等。研究报告为必备成果。)
到项目结束时所有参加项目的同学的听说能力,以及英语综合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能够达到《教学要求》规定的目标,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的信息交流。组织员工成立各类英语口语活动社团,并展开各类英语口语课外活动,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国内现有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口语考试,如美国托福(TOEFL)考试的口试部分(TSE),商务英语证书考试(BEC)口试部分,雅思考试(IELTS)口试部分,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CET-SET)和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口语能力测试。本项目成果以论文形式提交。
5、项目的预期效益(包括实施范围与受益范围等,200字以内)
本项目计划从本科一年级员工做起,并有意将本项目研究中取得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推广使用。在现有的课时安排的前提下,通过口语教学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鼓励优秀员工参加省内外英语竞赛和考试的形式,提高公司的知名度;通过组织员工成立各类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组织或社团的方式,并鼓励员工以社团或组织的名义积极参加各类校内外活动,可有效扩大公司影响力;该项目的实施可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的氛围,可有效促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公司员工的四级统考成绩和通过率。
6、实施计划(含不少于两年时间的年度进展情况)。
2011年12月——2012年2月 调查了解员工口语现状,分析主要存在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
2012年3 月——2012年8月 根据前期调查和前期的理论成果,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按照员工口语水平和存在问题把员工划分为不同小组,因材施教。
2012年9月——2013年1月 口语教学实践阶段。在这一阶段项目组所有成员在前期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实际教学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给员工提高足够的时间掌握发音等英语口语基本理论和技巧,并用于实践练习。教师还应随时关注员工的练习状况及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主动的予以解决。
2013年1月—— 2013年7月 考核教学改革成果,整理研究材料,分析总结研究成果。该阶段主要用于员工口语能力的考核与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汇报。员工口语能力考核方式包括考试和口语实践。考试主要考查员工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员工参加英语口语方面的实践活动以便考查他们实际应用口语的能力。
7、本项目的特色、创新及推广应用价值(300字内)
(1)特色:
该项目旨在调查研究独立学院员工的口语水平,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结合公司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把口语教学和员工口语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设计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口语教学方法,真正提高员工口语水平达到《教学要求》规定的目标。
(2)创新点:
公司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对员工英语口语教学存在一定欠缺,本项目立足于公司非英语专业员工英语口语水平的培养和提高,是公司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有效补充;同时,该项目以公司非英语专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均围绕该群体进行,具有明显的目的性,便于因材施教;此外,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良好有效模式具有极高的推广性和可持续性。
(3)应用价值及推广:
本项目不仅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意义,且具有极强的推广价值。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种类型的口语教学活动和口语社团或组织的成立,一方面便于丰富员工的课外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可有效提高校园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可提高员工的英语口语水平,在员工总体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教师选取并推荐优秀员工参加校内外各种类型的英语活动,可有效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摸索取得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都具有极高的可推广性,便于在今后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推广利用。
8、本项目研究解决教学问题拟采取的主要方法(300字内)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办法,将该项目的实施分为不同阶段,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培养方式,具体表现为:(1)语言信息的输入阶段。在口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强调信息的输入,包含语音语调的练习和掌握,常见口语句型的输入等,采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员工口语学习的兴趣和语感的培养。(2)口语能力的培养阶段。采用各种形式的口语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各种类型课外活动,主要以员工的参与和训练为主。(3)口语能力的完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加强文化因素的导入,增强交际的得体性。这一阶段,员工虽然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语法错误很少,但如果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仍可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差错,交际的得体性欠缺。
|